喜报!江苏代表队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决赛喜获佳绩

本文发布于:2021-07-23 来源:

2021年7月19-22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大科学装置“中国散列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殷皓,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廖红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江苏参赛队伍表现出色,全部获奖,共获得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总成绩位居全国首位。

颁奖典礼现场

本届大赛主题为“智能、安全、环保”。重点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考查参赛青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分为“智能控制”“未来教育”“生物环境”和“风能利用”四个命题。

江苏赛区选拔的5个参赛队伍在全国决赛舞台上充分展现风采、发挥水平,表现了江苏青年学子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创意作品单元,我省在未来教育、智能控制大学组、智能控制中学组均获得一等奖(3项均排名全国前三)。东南大学李佳昕、李佳璇的作品《舌尖上的汉字》利用3D打印技术,将科技原理和文化传播相结合,设计了趣味十足的科普作品。南京理工大学毛晨曦、亓泽宇的作品《一种基于仿生栖息设计的爪刺式飞行爬壁机器人》结构紧凑、操控性能强,旨在实现机器人在防灾减灾、军事侦查和安全保卫等任务中的广泛应用。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杨吉伟、毕景云的作品《基于新国标的多重安全保障的智能头盔》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开源硬件设计了集事故求救、超速提醒与迫使降速等功能的电动车头盔。

             未来教育决赛答辩

  智能控制大学组决赛答辩

     智能控制中学组决赛答辩

在科普实验单元,我省在生物环境、风能利用赛题获得三等奖。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宇冉、张发楠的作品《面孔·2020》围绕赛题“使命”,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以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勾勒2020年抗疫英雄图谱。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范家胜、杨浩晨在风能利用比赛现场制作借风力行驶的小车,通过测试和比赛不断增加小车载重砝码,在比赛现场稳扎稳打,获得较好成绩。

           生物环境决赛答辩

           风能利用决赛比赛

江苏赛区的优异成绩离不开近半年来参赛学生的精心准备、学校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参赛学校的大力支持,体现了我省重视青年科技创新、持续开展多样化科技赛事活动的激励和培养成效。 

本届比赛是江苏赛区第一次作为独立赛区参加该项赛事,在2020年11月全国启动会之后,省科协迅速下发活动文件,青少年科技中心制定相应比赛方案,积极动员省内学校组织学生参赛,共有近百所学校的近2400名学生参加了江苏赛区的赛事活动。在颁奖会上,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二等奖的荣誉。

优秀组织奖颁奖现场

本次全国决赛活动,江苏代表队由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李莹带队,在中国科技馆和北京科学中心分别安排了工作人员保障江苏赛区的国赛队伍。活动期间,青少年中心人员参加了组委会的赛区交流活动,了解其他各省市办赛经验,同时对国赛组织情况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了解。以本届大赛为起点,江苏赛区将继续总结办赛经验和教训,力争为我省广大热衷科技创新和科普传播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参赛平台,将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越办越好,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文章主题词:
(作者:王思宁)
评论(0)